思念母校

     

      转眼间离开母校已3年了,这才使我真正感到时间如此之快,由于工作性质和专业的原因,毕业后,我就直接被公司(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)派到国外,虽然身置异国他乡,虽然工作环境条件艰苦,虽然初出茅庐,处处碰壁,但我都一直勇敢坚持着,我没有忘记母校的校训“会通中外,砺志敦材”,一直用这八个字勉励自己,深刻理解并努力践行。

      近几天,母校情结从我的记忆深处被激活了,往日的情景一幕一幕在脑海中不停地闪现。我们是在那个青春活跃的年代走入母校的。当时在我眼里,这所学校是那么干净漂亮,山水环绕的自然气息与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相融合,凸显环境与人文的统一,素有“花园式”学校的美誉。夏日的校园,绿草如茵,杨柳依依;冬日的校园,瑞雪飘飞,银妆素裹。我们在校期间,学校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,新建了一些学习生活设施,建成了现代化校园计算机网络,还有集科普教育、收藏研究、文化交流、智性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的现代化图书馆,还有集会议厅、报告厅、培训厅、放映室和剧场为一体的多功能报告厅,还建有篮球场、网球场、国内高校一流的塑胶田径运动场、室内田径馆等,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舒适环境和良好条件。

      华外学生课余活动丰富多彩,至2003年社团联合会成立以来,经过短短几年的培育改革发展,社团形成了精品化、系列化、特色化,形成了校园独特的文化格局和亮丽的风景线,各社团从成立到管理再到正常运营,使学生们在参与的过程中,精神生活得到充实,道德境界得到升华,为学生提高综合素质,不断全面发展提供了广阔平台。与其他高校建立友好交流关系,开展了一系列重要的交流合作活动,促进了学校的建设发展,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和知名度。全校上下求真务实,开拓创新,为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内一流民办外国语大学品牌而共同努力奋斗着。

      我们有幸成为华外的一员,母校给了我们充分的社会实践机会,我们伴随着母校的成长而逐步走向成熟。母校管理非常严格,坚持“以人为本,德育为先”,实行“全员、全过程、全方位、全住宿”的管理模式,努力为学生提供最认真、最负责、最好的教育;虽然有许多的同学反叛不理解,甚至抱怨,是“致远 务实 求精”的校风,抑制了同学们的浮躁情绪,理解了母校的良苦用心,大家积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,人生观,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,刻苦用功,努力钻研专业知识,培养兴趣爱好,打造出“一专多能”的复合式人才,以后步入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。今天,同学们分布于世界各地,从事各种不同的事业,我相信,母校潜移默化的影响对我们事业成功起着重要作用。我为同学感到骄傲,也为母校感到自豪

      华外师资力量雄厚,各专业招纳了大批学术界高师名师,学校一直要求教师们“敬业爱生 博学善导”,教育学生“自强自律 求是求新”,坚持“外教主讲,小班授课,强化听说,突出特长,全程管理,综合培养”的办学模式;同时大力培育教师的团队精神和大局意识,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,铸师魂,育师德,树师表,正师风,练师能,通过中外教师结对子、名教师和优秀教师示范课,以老带新等形式,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,使一大批青年教师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骨干力量。一流的教师队伍,蕴含了学校蓬勃发展的无限生机。

      华外一直秉承“一切为了学生成人、成才、成功”的先进办学理念,坚持“知识、能力、人格”三位一体的全面成才观。华外的培养目标明确:“精通外语,谙熟管理,懂一或两门专业,听说能力强,计算机操作熟练,礼仪知识好,公关意识强,综合素质高的实用型、复合型、外向型高级外语外事人才”,为社会各领域培养出了最优秀的多才能外语人才,开创了民主化、法制化、国际化办学的新局面。

      离校后,我曾多次登录学校网站,向在校的老师们打听学校的现状,每每听到学校的好消息,我的内心充满激动、充满欣慰!学校1995年建校以来,度过了十四春秋,三次搬迁、三次更名、三次飞跃,奇迹般地实现了跨越式发展,而且屡屡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好评,感谢敬爱的秦和院长,感谢一直辛勤耕耘的老师们,感谢热情挚着同学为母校的发展尽心尽责,让校史得以延续,也让我们的根越扎越深愿我们的母校越办越好,越办越红火,培养出更多人才!

      想说的话很多,但苦于才疏学浅,无法充分表达我的思绪。总之一句话:遥祝母校——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蒸蒸日上,充满活力,早日成为国际一流的民办外国语大学!

      华外法语系0301班 王燕 (于刚果(布)当地时间22:00)